导语:一具上百斤的遗体火化后,出炉的骨灰通常不超过3公斤,这和人出生时的体重相当,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对于当代大部分国民来说,火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然而大部分人对于人死后为什么要进行火化不太了解,而且很容易听信有关火化的负面传闻,比如认为殡仪馆有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要不然为啥不让家属观看火化过程呢?
接下来丝瓜视频在线免费观看要讨论的话题就是:人死后为什么要进行火化?火化过程中,为什么要求家属在外面等待?在殡仪馆提供的各项服务中,家属可以亲自参与哪个环节?
人死后为什么要进行火化?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我国《殡葬改革管理条例》中写得很清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过去,人死之后一般先举行一场盛大的葬礼,之后再进行土葬。整个治丧过程往往大办特办,十分铺张浪费,而且装殓遗体需要一口棺材,对木材的消耗量很大。不仅如此,埋葬逝者还需要一块土地,尤其在北方地区,往往要占用农耕用地,这是土地资源的一种浪费。
而执行火葬之后,大部分城市地区的葬礼在殡仪馆举行,治丧过程相对节俭,告别仪式也比较简单,骨灰盒对木材的需求量远比棺材要少得多。而且国家倡导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他不占地或者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可以节约大量的殡葬用地,也不会对耕地构成侵占。
很多人对于火葬节约土地这一点存在质疑,认为我国土葬已经有几千年历史,老旧的坟墓大多会自然风化,不会占用土地。而今天的土葬,骨灰盒被安葬在大理石材质的公共墓地中,坟墓经年累月后也不会风化。
如果是在农村地区,可供土葬的土地面积很大,似乎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在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人死之后还要进行土葬的话,不仅需要大量的木材来制作棺材,还要在城市周边规划大面积的土地来安葬逝者。
一口棺材占用的殡葬用地面积,要比一个骨灰盒占地面积少10倍以上,再加上那些寄存在殡仪馆或者采取海葬等不占地的,节约的殡葬用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