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雷射针灸”舒缓各式疼痛、失眠、过敏、神经麻痺

“雷射针灸”舒缓各式疼痛、失眠、过敏、神经麻痺

“雷射针灸”舒缓各式疼痛、失眠、过敏、神经麻痺

记者杨艾庭/综合报导

针灸治疗流传至今已数千年,其原理为借由针刺工具刺激经络气血,来达到阴阳调和、补虚泻实之效。安南医院中医部部主任黄千甄提及,从古至今衍生出许多针灸的方法与工具,如电针、火针、浮针、小针刀等针具及针刺辅助治疗;目前最新颖的疗法当属“雷射”,亦是安南医院中医部引进“低能量雷射治疗仪”的主因。

黄千甄部主任说明,雷射应用在医疗始于1960年代,第一位发表论文使用雷射针灸的医师为Friedrich Plog,不过直至1980年后,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才纷纷竞出。2018年,在第 12 届国际世界光生物调节疗法协会(World Association for PhotobiomoduLation Therapy, WALT)大会上,就雷射针灸的定义达成了共识:“以光子刺激穴位和区域,以启动与针灸和相关疗法类似的治疗效果,同时具有光生物调节(PBM)的益处。”

黄千甄部主任进一步解释,雷射针灸能量设定以单位面积的焦耳数论定,并依据Arndt-Schulz规则,剂量窗口在“0.1至10焦耳/每平方公分”能诱发光化学反应。此外,雷射针灸的适应症多样,对于下列症状皆有正面效果:

一、激痛点:对激痛点进行刺激,可缓解肌筋膜疼痛患者的疼痛强度;

二、肌肉骨骼疾患:有降低疼痛、促进功能恢复的疗效;

三、小儿术后恶心、呕吐:可借由刺激内关穴减缓其症状;

四、慢性紧张性头痛:在风池、阳白、合谷、列缺穴等,维持每周治疗三次频率,可降低疼痛强度、疼痛持续时间和次数;

五、慢性失眠:近两年临床试验指出,一周两次雷射针灸,维持五周有助于降低焦虑、减少睡着惊醒次数,进而提高睡眠品质;

六、过敏性鼻炎:适用害怕疼痛的小儿,选择相对穴位施以一周两次、持续六周的治疗,具有改善过敏性症状及降低发炎的疗效。

此外,黄千甄部主任补充,雷射运用在神经学治疗上,对于颜面神经麻痺、小儿脑麻、腕隧道症候群等症状,都有临床试验与报导彰显其疗效。目前安南医院中医部也与神经内科合作,进行雷射针灸治疗糖尿病周边神经病变之临床研究。

黄千甄部主任表示,多数患者接受雷射针灸治疗后无不适反应,仅有轻触的感觉,非常少数患者才会出现刺痛、疲累、疼痛加剧等副作用,但反应都很轻微,且会在24小时内自行缓解。

然而,毕竟是以雷射作为治疗媒介,黄千甄部主任强调,仍须注意勿直射眼睛,避免眼睛损伤;因此,治疗期间患者不宜直视、探头,必要时须配戴护目镜。另外,因雷射不宜照射腹内胎儿,她亦不建议孕妇接受此项治疗,至于心脏病或癌症患者,则留意避开心脏、癌细胞区域,方可接受治疗。

网站地图丝瓜APP下载安装 丝瓜黄色视频APP 丝瓜视频免费看污 蘑菇官方网站下载入口 探花在线播放 蜜桃AV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看污羞羞片的软件 伊人情人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