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已经一个多月,走路没办法走太长时间,要看哪一科?”花莲慈济医院在10月21日下午,举办“健康讲座:揭开疼痛治疗的神秘面纱”,由疼痛科主任王柏凯透过生活中常见的疼痛实例,让民众了解有些疼痛可以不用手术,先透过不同的介入性治疗,减少疼痛问题,进而改善生活品质,吸引超过百位乡亲前来参与。
75岁的刘女士突然下背痛,不仅脚无力走不远,甚至睡不好,就医检查发现椎间盘退化及骨刺增生。王柏凯主任表示,骨刺大部分为骨骼和关节的磨损后或退化而形成,多数的骨刺不会痛,但若是压迫或刺激到周围的神经、软组织(如肌腱和韧带)时,可能会引起疼痛、炎症或其他症状时,可能需要考虑治疗。
面对这样的“痛”,病人只能吃药、复健,或是开刀才能解决吗?王柏凯主任介绍疼痛科为专门研究及治疗各种疼痛状况的医学科别,找出病人疼痛背后的真正原因,提供综合性的治疗计画,包含介入性治疗、药物治疗来控制疼痛。
介入性治疗分为神经调控治疗与结构治疗,神经调控治疗包含神经阻断术、硬脊膜外注射术、高频热凝术等;结构治疗则是包含韧带、肌肉、关节注射治疗以及神经沾黏剥离术(神经松解术)、椎间盘注射、玻尿酸注射、增生疗法/再生疗法等。不仅能用于治疗常见的膝盖疼痛的问题,还有现代人常见的颈椎痛、五十肩、肩关节炎、下背痛、坐骨神经痛、骨刺等,以及其他疼痛包含三叉神经痛、足底筋膜炎、 疱疹神经痛 (皮蛇痛)等都能在疼痛科得到改善。
花莲慈院疼痛科也帮助许多为疼痛所苦的病人,热爱运动的吴女士,突然感到右腿紧绷、酸麻,尝试中医针灸、复健治疗,刚开始症状获得改善但还是反复发作,且严重到无法走路,整整躺了28天,连刷牙都得坐着,在朋友介绍下,到花莲慈院疼痛科就医,透过详细的检查发现她患有“梨状肌症候群”,经王柏凯主任以神经阻断术,暂时阻断传递疼痛讯息的神经路径,让吴女士的疼痛症状立刻得到缓解。
王柏凯主任说,常有病人误会神经阻断术是切断或破坏神经,这术式是透过注射短效麻醉药物到神经周围,来达到减少疼痛的效果,经常被用于诊断或治疗各种疼痛症状。
带状疱疹后引发的神经痛(皮蛇痛)是许多疼痛患者的梦魇,患部的疼痛可能表现为针刺痛、刀割痛、电击痛、灼热痛等让人难以忍受。根据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研究计画报告指出,台湾人得到带状疱疹的机率是32.2%,每年约有12万人得到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和水痘是同一种病毒所引起,年轻时感染水痘,虽已疗愈,随着年纪增长,免疫力减弱,潜伏在脊髓神经节内的病毒再活化,便成为带状疱疹。
疼痛科门诊也能帮助疱疹后神经痛病人,王柏凯主任说,依病人的疼痛状态采用渐进性治疗之外,若是严重则可透过介入性治疗,来改善疱疹后神经痛,让病人脱离疼痛折磨,重回正常生活。介入性疼痛治疗除了可以改善疼痛以及修复组织,还能减少药物使用、增加活动力、加强复健效果。
王柏凯主任深入浅出又幽默的分享,以及透过扫描QR Code的问答互动方式,让现场乡亲更了解疼痛治疗。最后,王柏凯主任也提醒,若是疼痛在药物治疗无效或药物副作用大、复健效果不佳的情况下,病人可考虑注射治疗来改善疼痛、打断疼痛的恶性循环“让丝瓜视频在线免费观看的自愈力可以修复丝瓜视频在线免费观看的身体”;而随着年纪增长,身体各项机能持续退化,建议民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营养均衡、规律运动或复健等,都是保养身体的好方法。
撰文、摄影/江家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