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肚子总是闷闷痛痛!下腹痛可能是哪些疾病警讯?

肚子总是闷闷痛痛!下腹痛可能是哪些疾病警讯?

肚子总是闷闷痛痛!下腹痛可能是哪些疾病警讯?

每个人应该都有肚子痛的经验,但肚子的范围很大,如果要初步研判可能是哪个器官出了问题,得再细分位置。一般来说,以肚脐为中心画一条横线,以上为上腹部,以下为下腹部。下腹部有下消化道、生殖、泌尿等器官,一旦感到疼痛,可能的原因很多,必须详加辨别诊断。

40多岁的陈小姐,前一天晚上开始感觉下腹闷闷地痛,到了隔天早上已经痛到直不起腰,连走路都有困难,赶紧就医。医师透过超声波检查发现,她的骨盆腔旁有一复杂性的囊肿,且合并有腹水,此外,当超声波探头在按压时还有明显的疼痛感,于是将陈小姐转诊到急诊室做进一步的检查,发现陈小姐的卵巢囊肿破裂,才会引起如此严重的下腹痛。

包括右侧的升结肠、盲肠、阑尾及末端回肠,左侧的降结肠、乙状结肠,和中间下方的直肠。泌尿器官则包含中间的膀胱及往上延伸的两侧输尿管。此外,女性的子宫在正中间,两侧是卵巢,中间以输卵管连结;男性的摄护腺则是位在膀胱下方,包围着尿道。

下腹部的疼痛大部分会以“闷痛”为表现,比较难明确辨别疼痛的位置,医师多半得询问详细病史及安排各种检查,来综合研判可能原因。但是如果可以指出特定疼痛的位置时,多半已经影响到了腹膜,才会明显感觉某一个地方特别不舒服。

● 阑尾炎

若是右下腹痛,最常见的就是“阑尾炎”。阑尾炎刚开始会从肚脐周围,甚至是偏上腹部的地方开始持续性的闷痛,最后才会转移到右下腹部。一旦诊断出阑尾炎,可以用抗生素治疗,不过阑尾炎可能反复发作,在首次急性发作以抗生素治疗后,一年内再发作的机率高达14%,因此也可以考虑开刀切除,一劳永逸。

● 肠系膜淋巴腺炎

右下腹痛也可能是“肠系膜淋巴腺炎”,好发在儿童、青少年,常常与阑尾炎难以区分。此病刚开始会有肠胃发炎或感冒、喉咙痛的症状,因为细菌或病毒的影响导致腹部的淋巴腺肿大,因为肠系膜淋巴腺炎疼痛的位置也是在右下腹,常和阑尾炎混淆。不过肠系膜淋巴腺炎不需要手术,虽然会有发烧及间歇性腹痛,但大多使用药物症状治疗,几天至几周后就会自行好转。

● 白血球缺乏性肠炎

癌症病患接受化疗两周后,如果出现发烧合并右下腹痛,腹泻甚至出现血便,比起阑尾炎第一个要考虑白血球低下导致的肠炎,这在爱滋病病人身上也会见到。影像学检查可见到盲肠的肠壁水肿增厚。即时的广效性抗生素及支持性治疗即可免去肠缺血穿孔导致的手术。

● 大肠憩室炎

下腹痛还可能是大肠憩室炎,通常发生于中老年人。原则上左右两边的大肠都有可能产生憩室,西方人的憩室多位于乙状结肠和降结肠,表现为持续数天的左下腹痛,而东方人好发于升结肠,表现为右下腹痛,且合并发烧、食欲不振、便秘 / 腹泻。四分之三的病人病况单纯,透过口服或注射抗生素治疗,让肠道好好休息即可改善,只有少部分的病人会憩室穿孔合并广泛性腹膜炎而需要手术。

● 克隆氏症

发炎性肠道疾病“克隆氏症”是种受到遗传和环境交互影响,会反复发作的终身疾病,具体致病成因不明。有可能发生在全肠道,不过较常发病于小肠与大肠,其交界就是右下腹的位置。会有慢性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有时也会合并关节炎、虹膜炎、结节性红斑等肠道外症状。在大肠镜检查中,特征为跳耀性的肠道发炎,也就是一块一块的发炎,中间是正常的状态,粘膜慢性发炎呈现鹅卵石状、长型纵向的溃疡及可能发现肛门廔管及脓疡。

治疗克隆氏症可以使用免疫调节药物或生物制剂,如果克隆氏症反复发作,有些人会形成肠道狭窄或产生廔管,影响吸收,导致腹泻,此时就需要外科手术,把廔管分开,或是运用大肠镜或小肠镜做气球扩张术,把狭窄处拓宽。

右下腹的各种疼痛很容易与阑尾炎混淆,病史询问和影像检查是医师诊断的利器,尤其电脑断层可以清楚看到盲肠、阑尾、憩室有没有发炎,或是否已经形成脓疡、影响范围多广,都能一览无遗。

● 便秘

左侧的下腹痛比较没有特异性,常常是便秘引起的下腹痛。粪便通常会积在乙状结肠、直肠,易便秘的人,乙状结肠通常特别长、特别弯,然而乙状结肠是游离的肠段,没有被固定在特定位置,可能从腹部的左侧跑到中间,因此便秘引起的腹痛也有可能会在左侧或下腹中间。

通常医师只要询问病史,了解病人排便的频率与粪便的形状,就能判断病人是否便秘,有时候也会透过X光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楚看到肠道中堆积许多粪便。

要治疗便秘,首先建议充足的水分和纤维的摄取,每天的纤维摄取量需要25-35克,水分至少要2,000c.c.以上。其次是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个人的排便习惯不同,建议可利用饭后30-60分钟尝试排便。利用生理上的“胃结肠反射”,进食后胃部膨胀,刺激神经,将讯号传到结肠,下达开始蠕动指令。在此时蹲厕所、专心感受便意,会有加乘效果。逐渐养成每天固定排便的生理习惯,比使用药物还更重要。

● 大肠激躁症

肠道激躁症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肠胃道疾病,特征为慢性的腹痛和排便习惯的改变。痛的感觉多半是间歇性的绞痛,以左下腹部为主,和排便有关。饮食、压力、经期的荷尔蒙变化都可能会导致发作。治疗建议从生活方式改变和饮食内容调整起,例如减少摄取容易产气的食物。药物通常疗效不佳,有时需合并心理或行为治疗,改善压力焦虑才能缓解疼痛。

● 大肠憩室炎

虽然东方人的大肠憩室炎较好发于升结肠,表现为右下腹痛,不过左下腹痛也有可能是发生在乙状结肠和降结肠的大肠憩室炎。

● 膀胱炎

男性和女性都有可能膀胱发炎,但女性因为尿道较短,容易有外来细菌入侵,为好发族群。通常会是耻骨上的疼痛,伴随着解尿疼痛、频尿、急尿的情形,有时甚至会合并血尿。建议平日要补充足够的水分、避免憋尿、性行为后去解尿,透过尿液冲刷,减少细菌入侵的机会。

● 急性尿液滞留

此外,急性的尿液滞留也可能造成下腹疼痛,常发生在有摄护腺肥大问题的男性。他们平常解尿可能就不太顺利,而在某一次聚餐、酒酣耳热之后,摄护腺可能变得更加肿胀,出现解尿不顺的严重情形,此时透过超声波检查可以看到涨大的膀胱。紧急时可以用导尿管将尿液导出,平日则透过药物畅通排尿,避免过度饮酒和使用具胆碱作用的药物(如抗组织胺、肌肉松弛剂、吗啡类止痛药等)。

● 输尿管结石

下腹痛也有可能是输尿管结石所导致,左腹或右腹则取决于是哪侧的结石掉落导致。当肾结石从肾脏掉落,结石有可能卡在输尿管的狭窄处造成阻塞。这种疼痛通常是急遽发生的严重绞痛,会从后腰一路往前辐射至下腹和鼠蹊部,甚至并有恶心感。腹部的X光检查可以发现 9 成的输尿管结石;在超声波检查中,能发现尿路阻塞所导致的水肾。

● 疝气

疝气男女都可能发生,以老年男性及曾接受手术者为好发族群。男性在出生前睾丸会从腹部经过腹股沟环下降到阴囊,若腹股沟环未完全闭合,或因为老化、开刀等因素导致腹壁结构松散,肠子或腹部内的其他组织,经由腹壁或鼠蹊部膨出,即称为疝气。特别容易发生在用力、搬重物、久站、咳嗽等腹压增加时。当疝气发生时,下腹会有疼痛及下坠感;平躺时症状会改善。以开刀治疗为主。

● 感染性肠炎

感染性肠炎的症状以腹泻为主,可能伴随恶心呕吐、发烧、腹痛。传染途径是粪口感染,也就是吃进去的。如果下腹痛合并上吐下泻,而且一同吃饭的人都有同样的症状,很可能是吃了不洁饮食引起的急性肠胃炎。安全饮食、正确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才能避免感染。

● 骨盆腔发炎、卵巢或子宫问题

除了肠胃道疾病外,下腹痛也可能是骨盆腔或生殖、泌尿系统出现问题。若是女性,最常见的就是生理期引起下腹不适。

另外也要注意是否为骨盆腔发炎,除了会感到闷痛外,在性行为时会明显不适。此外,女性的下腹痛也要考量是否为子宫或卵巢疾病,例如卵巢囊肿或扭转,甚至卵巢破裂,导致下腹疼痛。子宫外孕即胚胎着床于子宫腔外,约有 9 成的子宫外孕着床于输卵管,会导致输卵管肿胀不适,甚至造成破裂出血引发急性腹痛与休克。

女性要特别注意自己的阴道分泌物,如果突然增加,或出现恶臭、搔痒等情形,可能已经有感染的状况。另外停经后若出现点状出血,需考虑是否为子宫内膜癌,也要尽早就医。

● 摄护腺炎

男性摄护腺发炎,会出现下腹部疼痛、耻骨周边不舒服的症状,同时伴随下泌尿道症状(如解尿疼痛、频尿、急尿、排尿不完全感)或性功能障碍(勃起异常、早泄、射精疼痛等)。可经过摄护腺触诊或按摩,并取得尿液检体来做诊断,通常病人在接受摄护腺触诊时会有明显的疼痛感。

●不同以往的疼痛伴随冒冷汗,代表一定的严重程度。

●持续发烧>3天,代表可能有严重感染。

●肚子硬得像块木板、有反弹痛,代表有腹膜刺激现象,要小心并发腹膜炎。

●伴有黑便、血便等消化道出血现象,可能需要进一步内视镜检查。

●腹痛持续多天,又伴随体重下降、食欲减轻、排便习惯改变、停经后出血等,这些迹象可能是癌症,建议赶快寻求医疗协助。

※ 本文转载自肝病防治学术基金会好心肝杂志第 96期(咨询专家:台大医院内科部兼任主治医师林倩宇)

文/肝病防治基金会 编辑/赖以玲 图/杨绍楚

网站地图丝瓜APP下载安装 丝瓜黄色视频APP 丝瓜视频免费看污 蘑菇官方网站下载入口 探花在线播放 蜜桃AV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看污羞羞片的软件 伊人情人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