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的江伯伯,一年前接受右膝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不料9个月后右膝关节肿痛不已,被诊断为膝盖蜂窝性组织炎,连吃3个月抗生素都不见效。转到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诊断后发现,竟是人工膝关节受到细菌感染,于是医师移除人工关节并先置入「3D打印活动型骨水泥”,术后第2天江伯伯即可使用辅助器下床行走,伤口红肿也消退。
依据卫福部统计,台湾平均每年约有1万5千人次置换人工膝关节,年龄分布在60到70岁。中医大附医骨科部人工关节科医师林宗立指出,人工膝关节置换是老年人普遍且成熟的手术,成功率极高,但偶尔还是会有术后感染的可能性,发生率约1%;发生感染主要症状包括膝关节疼痛、伤口红肿、窦道化脓、及蜂窝性组织炎久病不愈等,若延迟正确治疗造成必须反复手术与拔除人工关节,严重者导致关节功能永久丧失。
林宗立说,慢性人工膝关节感染的标准治疗为两阶段手术:第一阶段手术为移除人工关节、并置入含抗生素的活动型骨水泥,文献显示,感染治疗成功率因此高达 92%-95%,待感染控制后,再进行第二阶段手术移除骨水泥及人工关节再置换手术,可大幅降低感染复发。
与过去静态型骨水泥相较,膝关节需打直无法活动且需打石膏固定,置入活动型骨水泥的膝关节活动角度大,可减少关节挛缩及肌肉萎缩,利于第二阶段重建手术。
丝瓜视频成人在线视频中的江伯伯也直呼:「原来感染的源头是人工关节,怪不得蜂窝性组织炎一直吃抗生素治疗都不会好。”目前刚接受完第一阶段手术的他恢复良好,使用的“3D打印活动型骨水泥”让他行动自如,完全摆脱了感染造成蜂窝性组织炎的痛苦,目前正等待新的人工膝关节进行第二阶段手术。
林宗立提醒,若接受人工膝关节手术后有疼痛、红肿、化脓状况,经治疗后没有改善,就有可能是人工关节感染,若不即时治疗会有反复手术、拔除人工关节的问题,甚至可能造成关节功能永久丧失,一定要尽速就医治疗,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