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肥胖比例逐年攀升,卫生福利部资料显示,2016-2019年台湾成人过重及肥胖的比率高达47.9%,近一半成人有体重问题。如果到了“病态性肥胖(Morbid Obesity)”的程度,还可能会导致各种心血管和代谢等疾病。
因此若您是病态性肥胖患者,或是BMI 32.5以上合并有高危险并发症,就建议考虑减重手术(Bariatric surgery)。但对于减重手术,一般人会有许多疑问,如有无健保、减重手术种类的比较、减重手术的后遗症等等。以下就来一一解析:
A:有!但自从2020/5/1起开始,健保给付有新改版,改版如下:
旧制1.BMI(body mass index)身体质量指数≧40 kg/m2,或BMI ≧35 kg/m2合并有高危险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血压、呼吸暂停症候群等。
2.(1)经运动及饮食控制在半年以上。(2)年龄在18~55岁间。(3)无其它内分泌疾病引起之病态肥胖。(4)无酗酒、嗑药及其它精神疾病。(5)精神状态健全,经由精神科专科医师会诊认定无异常。
新制1.BMI(body mass index)身体质量指数37.5 kg/m2以上,或BMI 32.5 kg/m2以上合并有高危险并发症,如: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其糖化血色素经内科治疗后仍7.5%、高血压、呼吸中止症候群等。
2.(1)经运动及饮食控制在半年以上。(2)年龄在20~65岁间。(3)无其它内分泌疾病引起之病态肥胖。(4)无酗酒、嗑药及其它精神疾病。(5)精神状态健全,经由精神科专科医师会诊认定无异常。
病态性肥胖是什么?见之前文章【“病态性肥胖”标准是什么?健保对“这2类人”减肥,竟然有给付!快让减重良医教你判断,自己有无资格】
A:根据不同种类的减重手术,约可以减少3~4成体重。
1.胃缩小手术(需切除器官)是全世界占比最高的减重手术类型。主要是限制食量降低饥饿感,且一年减重效果30~35%。但由于胃缩小手术属于限制型手术,因此当剩余的胃恢复弹性,患者的食量就可能变大、易有饥饿感,造成每餐吃不多、但又吃很多餐的窘境。因此胃缩小手术患者在3~5年后,都可能面临复胖的问题。
2.迷你胃绕道手术(单接口胃绕道手术)为限制食量且可以抑制吸收,可以改善代谢性疾病,但有胃癌家族史者不适合做此类手术。一年减重效果35~40%。
3.缩胃旷肠(需切除器官)借由改变肠胃构造,帮助减重并可改善代谢性疾病,但容易有并发症。一年减重效果30~35%。
4.单接口绕道缩胃(需切除器官)为“双通道”的新式手术,可改善胃绕道手术营养素缺乏的问题。一年减重效果35~40%。
5.胃内缝合是利用胃镜缝合胃部的手术方式。虽没有手术伤口,但容易复胖。一年减重效果15~20%。
以上手术各都有优缺点,请与减重手术专科医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