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也可以用听的
文:国泰综合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洪志圣
近年来大肠癌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甚至有30多岁即罹癌逝世的丝瓜视频成人在线视频,主要与国人饮食西化、经常外食、多油炸、烧烤、手摇饮料等有关。另外菸酒、久坐与工作压力等不良健康习惯也是促成罹癌的原因。不过先别紧张,除了把握国民健康署提供补助的粪便潜血检查,也能借助目前诊断大肠癌最主要方式–大肠镜检查,筛检出是否有大肠瘜肉加以切除,或早期发现大肠癌。接下来为大家说明,究竟怎么进行检查?检查前、后又应特别注意什么?以及检查工具有哪些?
揭密大肠镜检查
大部分民众听闻需做大肠镜检查,往往想到医师会从肛门将长长的管子推进肚子里面,难免担心会不会很痛、很不舒服,但其实先别烦恼,实际上并没那么可怕。医师会采用细长软管状内视镜从肛门口进入,由内视镜灌入气体将肠道扩张,让内视镜能沿着大肠走向以内视镜前端镜头细细查看大肠状况,若发现大肠壁上有违章建筑“大肠瘜肉”或其他异常状况,将可视情况切除或采集肠道黏膜样本病理分析,以确认病况。若担心检查中腹部感到疼痛不适,可以请医师协助评估能否采无痛大肠镜检查,在麻醉状态下接受检查以减少不舒服。
另外,为能让医师能顺利进行详细检查,于接受检查前务必确切遵循医护人员相关指示。如检查前3天起采取低渣饮食,如:白面条、白吐司、蒸蛋等,若担心误食或不易准备,也可参考食用方便又营养美味的低渣代餐包,轻松达成饮食标准也不用挨饿。
检查前一天,依医护人员指示服用清肠剂,并搭配饮用充足水份,最后于检查前5小时开始禁食。这样一来,就能有效避免肠道残留过多粪便残渣覆蓋病灶,让医师能清楚查看肠道状况,甚至也免于因清肠不完整而被医师要求重做检查。此外,如有服用特定药品,亦应于安排检查前主动询问医师,由医师判定是否须停止服用相关药品。
侦测潜“肠”危机
多年前“电脑嘛会选土豆”广告夯翻全台,时至今日不只有电脑会选土豆,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医疗科技发展,AI还能与医师一同帮助病人侦测疾病病灶。国泰综合医院与台大医院、云象科技公司共同研发“大肠镜即时AI瘜肉侦测 aetherAI Endo”,让民众接受大肠镜检查时能搭配使用AI辅助侦测瘜肉,以利医师夹除或切除瘜肉,减少瘜肉将来长大并进展为大肠癌机会。该AI模型以跨院收集超过3,000位病人、逾40万张影像资料训练而成,对于大肠瘜肉侦测率高达95.8%。
过往研究指出,在AI协助下之大肠镜检查约可提高14%至30%的腺瘤侦测率,特别能帮助侦测肉眼不易见却又高风险的非隆起型腺瘤,也能避免因人体肠道弯曲或清肠状况不佳导致微小瘜肉不易被判读,且AI系统以每秒30张即时回馈侦测结果,等同于有第二双眼睛与医师一起仔细查看肠道,更加造福病人。
此外,也有一些小工具能有效帮助提升大肠镜检查效益,例如内视镜视野先端套头Endocuff Vision,通常因其有可爱外型而被暱称为内视镜小章鱼,利用像章鱼触角般的设计协助将大肠皱褶撑开,让藏匿于皱褶处的微小瘜肉能被揪出,也能使瘜肉侦测提升,进而让医师能及时处置诊断。
检查后保养妙招
接受检查后,医师会向受检者说明肠道状况、是否有切除瘜肉或切片病理化验等。一般而言,如医师评估检查结果正常、无瘜肉,即可恢复正常饮食,接下来继续保持健康饮食与生活习惯,如为50-74岁者则定期依国健署建议接受每2年1次粪便潜血检查,也可5年后再安排大肠镜检查。
若医师有协助切除瘜肉或有其他异常状况,应依医师指示于一定时间内采取低渣饮食或禁食,以免影响肠道伤口恢复,且须注意如仍发生严重腹痛或血便情形则应尽快就医。往后除了注意健康习惯、接受粪便潜血检查外,建议应依医师指示定期接受大肠镜检查追踪。
让丝瓜视频在线免费观看一起为自己及家人健康把关,互相提醒定期检查,养成健康习惯。如有任何排便异常、血便等状况,请务必尽速就医、接受肠道检查及诊断,以尽早发现大肠癌前病变或大肠癌,并及时治疗,争取最大的治愈机会。
(图片来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