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廊房四条街口的栅栏十分高大,因此就有了“大栅栏”之名,久而久之也就取代了原本的廊房四条这个名字。
《最新北平大地图(解放版)》中的廊坊一条、二条、三条和大栅栏。
但是,令人疑惑的是,北京并不只有这一处叫大栅栏(现在西单的钟声胡同原来也叫大栅栏),胡同名字里带有栅栏的也有十几条,如栅栏胡同、双栅栏、三道栅栏、横栅栏……但却唯独只有这一处的发音和别处不同。
后来,终于在沙栏胡同、纱络胡同的曾用名里找到了答案:这两条胡同都能叫栅栏胡同。不论是沙栏,还是纱络,其实都是满语“shala”的音译,原本是珊瑚的意思,这两处原来可能都曾卖过珊瑚,是有名的珠宝市。
同样的道理,放到大栅栏,不论是从含义还是从读音上都能说得通:大栅栏在含义上可指原来此处的大珠宝市,读音上则是和儿化音结合。
大栅栏,图源图虫创意。
再加上,没有确切史料证明此处曾有栅栏,而且是高大的栅栏。
这样看来,大栅栏也许并非放在胡同口用于防卫的栅栏,而是和满语的珊瑚有关。
除了大栅栏,同样是从满语音译过来的胡同还有很多,今天就再介绍一下去年刚拥有了姓名的牛录胡同和已经消失了近20年的案板章胡同。
牛录 满清八旗的基本单位去年6月,市规划国土委官网信息显示,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7条胡同正式发布了地名公告,其中就包括西长安街南侧的牛录胡同。
国土委官网公布照片,图中标识6为牛录胡同。
“牛录”, 也写作“牛禄”,或称“柳累”“牛绿”,都是满语音译,意为射兽用的“大披箭”。满族的祖先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生产活动以狩猎、采集为主,弓箭是他们主要的生产工具和武器之一。
《乾隆皇帝射猎图》中参与狩猎的每个人都带着弓箭。
满族祖先除单独狩猎生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