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陈如颐/特别报导】45岁女子出现类似感冒症状,全身发红疹、嘴唇溃烂,前往皮肤科门诊就医,检查发现,她服用Allopurinol药物治疗痛风,不幸引发罕见“史蒂芬强生症候群(SJS)”。皮肤科医师陈昱璁在个人粉专提醒病患首次服用Allopurinol之前,务必接受HLA-B*5801检测。
陈昱璁表示,在治疗痛风时,医师常开立1款历史悠久的药品Allopurinol(异嘌呤醇),降低尿酸效果极佳,但有极少数人会发生“史蒂芬强生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 SJS)以及“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TEN)。
SJS主要症状为全身疼痛的红斑、皮疹、水疱、皮肤糜烂现象,陈昱璁说明,这是1种药物过敏引起的表皮细胞凋亡,且眼、口、鼻、呼吸道、肠胃道、阴道、尿道等黏膜组织均受到影响。
陈昱璁指出,SJS和TEN发病率极低,但死亡率却高,不可轻忽,症状严重者真皮与表皮大面积分离、皮肤坏死、黏膜溃烂等,可能需要住进烧烫伤加护病房救治。
发作时建议以全身性皮质类固醇作为一线治疗,急性期阶段考虑采用免疫抑制治疗,控制发炎及减少感染风险;严重者因可能演变成败血症,需以抗生素治疗。此外,康复后也可能出现后遗症,例如,视力下降、干眼、结膜炎、角膜糜烂等,最严重可能导致失明。
林口长庚药物过敏中心研究团队2005年回溯性研究发现,HLA-B*5801与allopurinol引发之药物过敏反应有高相关性。2011年系统性回顾也证实,在日本、台湾、韩国与欧洲,不同国家或不同种族间,均可以看到HLA-B*5801与allopurinol药物过敏的高相关性。
为此,医界呼吁,临床检验上,应将HLA-B*5801视为allopurinol药物不良反应的基因标记,借由HLA-B*5801基因筛检可预先侦测病患的基因型,协助医师评估是否需使用替代药物,以避免病患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症状。
高雄长庚药剂部临床药师许茜甯2015年发表“降尿酸药物基因检测与药物经济学”,透过成本效益比值指标(ICER)评估,在服用Allopurinol 药物前做HLA-B*5801基因药物检测的经济效益,结果指出,每筛检461人就可以防止1人病患产生SJS,具有极高成本效益。
为此,健保署自111年6月起,将“HLA-B*5801基因检测”纳入健保,对于第1次使用降尿酸药Allopurinol的病人,大幅减少发生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包括史蒂芬强生症候群(Steven- Johnson Syndrome, SJS)以及毒性上皮溶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TEN)。
依规定,针对新使用Allopurinol者,健保给付终身1次检测是否带有HLA-B*5801基因。药师公会全国联合会提醒,临床医师在使用此类药物之前应当考虑先进行HLA-B*5801基因检测,以加强病患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