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高龄化社会的台湾,失智症是刻不容缓的重要议题,却尚未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法,所幸已发现不少风险因子,有助及早预防,不过如今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有3大风险因子,恐会导致失智风险大增。
不只台湾,全球都垄罩在失智危机中,世界卫生组织(WHO)9月2日发表报告指出,全球罹患失智症的人口正持续增加,目前有5,500多万人罹患失智症,照护等相关成本一年高达1.3兆美元(约台币35兆元),在人口老化的情况下,预计2030年全球失智症患者人数将大增40%。
台湾失智症协会资料则指出,目前全台失智人口已逾29万人,且年纪愈大盛行率愈高,推估2041年失智人口将逼近46万人,每100位台湾人就有2位是失智者;民国2051年失智人口恐逾66万人,每100位台湾人有3位失智者……未来的50年中台湾失智人口数将以平均每天增加近30人;约每48分钟增加1位失智者的速度成长,因此如何预防失智是重要课题。
失智是因为脑部病变、脑功能下降所引起,当脑部神经元出现病变,处理讯息的能力就会出现障碍,造成各种认知功能衰退,甚至丧失。
而根据引发脑部病变的原因,可分成主要2大类:
1. 退化性:包括阿兹海默症、额颞叶型失智症、路易体失智症、巴金森氏症的失智症及亨丁顿氏病的失智症等,都属于退化性失智症。
2. 血管性:包括中风后血管性失智症及小血管性失智症等,一方面可能是大血管破裂或梗塞引发中风,突然失智;也可能是细小血管长期慢性梗塞,导致失智症。
尽管还没找到有效的方法治愈失智症,但预防失智刻不容缓,目前也已有不少研究显示找出导致失智症的风险因子。如今发表于美国神经病学会医学期刊《神经病学(Neurology)》上的研究表明,抽菸、高脂饮食、高血压3大风险因子,恐会增加失智症风险。
荷兰马斯垂克大学(Maastricht University)研究团队找来逾4千位受试者,透过“大脑健康生活方式(LIBRA)”测试,根据各种生活风险因子进行评分,所得到的分数能够反映受试者罹患失智症的潜力,所考虑的危险因子包括高血压、心脏病、抽菸、不良饮食和体能训练等。
此外,受试者也接受记忆力和其他思维技能的测试,判断认知健康,研究团队也对受试者进行脑部扫描,研究白质和灰质体积变化等。由神经元组成的灰质含有大脑的1000亿个神经细胞,掌控大脑的资讯处理功能,如思考、计算等;白质则是负责协调各个脑区,影响学习和自我控制力。随着年龄增长,大脑中灰质和白质的体积减少,会增加罹患阿兹海默症及其他类型的失智症的风险。
研究团队将所有数据结合,找出哪些习惯最有可能导致失智症,结果发现有3大风险因子会影响失智症风险评分,思维技能测试表现差,并具有更高的认知障碍风险,包括高血压、抽菸以及高胆固醇、高脂饮食,都会增加罹患失智症的可能性。
不过新光医院家医科医师柳朋驰认为,“高血压、抽菸以及高胆固醇、高脂饮食,被研究团队发现,和降低失智风险有较密切的关联,主要应该是对于血管性失智有帮助,”这些风险因子和三高疾病关联性高,长期都会对血管健康造成危害、引发疾病,若是及早从饮食、生活习惯预防,有助预防血管性失智,但若是对于神经退化造成的失智不见得有帮助。
其中以高血压最值得注意,研究发现,如果30~50岁罹患高血压,可能增加老年失智症的风险高达66%。现代人生活紧张、压力大,高血压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愈来愈多青、中年人有高血压困扰。高血压会破坏血管健康,增加破裂或阻塞风险,人们中年时的血压,甚至30多岁时的血压,会对今后几十年的健康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包括提升失智症风险。
另外,研究结果也显示,抽菸恐会增加罹患失智风险45%。香菸含有焦油、硝化氨类、多环芳香族碳水化合物、尼古丁等4,000多种化学物质,大多数对健康有害,且抽菸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会改变体内好的胆固醇(HDL)和坏的胆固醇(LDL)的比率,让血液在血管中更容易凝集、堆积,血管弹性变差,容易造成心血管动脉硬化,恐会连带导致中风、心肌梗塞、失智症。
世界卫生组织(WHO)与国际失智症协会(ADI)也曾共同发表声明指出,抽菸除了一般人所知造成呼吸或心血管系统疾病之外,恐怕也是引发失智症的危险因子之一,甚至即使本身不吸菸,经常暴露在二手菸环境也可能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风险。
高胆固醇、高脂饮食同样也是危害心血管健康的风险因子,除此之外,柳朋驰认为,肥胖也是值得注意的风险因子,往往也和三高有很大关联。
要预防血管性失智,必须回归专家所倡导的均衡饮食摄取、养成运动习惯、不吸菸、适量饮酒的健康生活型态。“若是民众想预防血管性失智,就要从源头做起,也就是避免血管受到伤害,日常生活中,应该积极控制三高、多运动,有抽菸的民众要戒菸,”柳朋驰建议。
饮食方面,则可以采用保护心血管的得舒饮食法及地中海饮食法。
地中海饮食特色是以蔬食为基础的饮食型态,含有大量本地当季盛产蔬果、全谷类、豆类;肉类以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海鲜为主,红肉的摄取量较少;摄取乳制品提供高品质蛋白质与钙;油脂采用未精制的初榨橄榄油,并摄取坚果种子;饮用适量红酒。这样的饮食配合每天运动,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巴金森氏症和失智症的风险。
而得舒饮食最初就是针对高血压患者为主的饮食法,或用来预防高血压,目前也广泛应用在控制血糖(糖尿病)、降低血脂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得舒饮食以低盐、低脂、低饱和脂肪、低胆固醇为主的餐饮,并强调以含高镁、高钾及高钙、蛋白质和纤维的食物组合而成的,是有实证在治疗高血压的低钠饮食法。
得舒与地中海饮食法同样强调大量蔬果与适量油脂,某个程度来说两者很像,因此两相替换也无妨;不同之处在于,得舒没有强调非橄榄油不可,而且没有建议鱼贝类多于其他肉类,相形之下限制更少。
柳朋驰指出,在台湾较少40岁以下的高血压病患,但若是本身有家族病史,也希望预防失智的话,不妨可以及早采取地中海饮食或是得舒饮食,且不属于高胆固醇、高脂饮食,对于控制三高、预防失智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