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吴绍尹/综合报导
乳癌18年来蝉联台湾女性好发癌症第1名,外科医师破解关于乳癌的5个迷思,包含“胸部越大的人罹患乳癌机会越大”及“没有发现硬块,表示乳房很健康”等问题,直言“乳房摸起来较硬”的女性,罹患乳癌机率真的比较高。
外科医师江坤俊日前在《健康2.0》卫教视频中破解乳癌5大迷思:
胸部越大的人罹患乳癌机会越大?
“美国人得到乳癌的机率有比亚洲人大吗?”答案是没有,胸部越大者并不会提升罹患乳癌机率。江坤俊示警,胸部“实质性越多”的女性要小心,在做乳房摄影时,会发现胸部里是脂肪加上实质组织,因此乳房摸起来比较硬、乳房实质组织比较多的人,得到乳癌机率反而比较高。
有规律自我检查没有发现硬块,表示乳房很健康?
江坤俊表示,有时乳房内长硬块,用手也不一定有办法摸得到,基本上要能触摸到必须肿瘤比较浅或比较大的状态下,若不大又长在较深处用手摸也摸不太到。江坤俊建议,除了自我检查外,也应定期找医师进行专业检查,例如乳房摄影2年1次,乳房超声波若无异状下建议1年做1次。
乳癌是中年后才会发生的癌症,年轻人无须检查?
这是很大的错误!江坤俊提到,很多癌症都是老年人较容易发作,台湾人乳癌好发年龄为45~50岁,但近年有年轻化的趋势,40岁以下乳癌患者占所有乳癌16%,代表6位乳癌患者中就有1人为40岁以下,江坤俊呼吁年轻人也要定期检查。
乳房检查很痛,检查过一次没问题就不用再做?
癌症的形成需要时间,举例若于45岁做乳房摄影,搞不好乳癌在48、49岁时形成,前面照正常不代表后面没事。因此,江坤俊建议,乳房摄影每2年照1次,至于超声波则视病灶有无,若有肿瘤则每3~6个月追踪一次,不是检查一次没事就一辈子没事。
乳癌跟遗传有关?没有家族史就不用担心?
江坤俊解释,这句话前面对、后面错。以台湾现状来看,罹患乳癌的患者中有60%为家族里第一个得乳癌的,家族史固然重要,但绝不代表无家族史就不会得乳癌。
北投健康管理医院影像医学部放射科主任沈彦君医师指出,在乳癌相关防治上,可透过观察胸部外观及早警觉,包括“异常分泌物、硬块或增厚、局部突出、局部凹陷、皮肤纹理变化、尺寸异常变化、腋下肿块、皮肤发红溃烂”都是容易警觉的外观明显症状。
由于不同的乳癌类型或不同时期的乳癌症状表现都会不太一样,要注意的不只有硬块而已。沈彦君提醒,除了乳癌家族史,乳癌相关的危险因子还有很多,包括年龄越大乳癌发生率越高、初经来得太早或停经太晚、肥胖、抽菸饮酒、未曾生育哺乳、超过30岁才生第一胎、偏爱吃高油脂食物、日常生活长时间接触环境荷尔蒙(化妆品、杀虫剂、药物、塑化剂)等都可能使罹患乳癌的机率提高。
若发现乳房出现肿块,不用太过于惊慌,因大部分的乳房肿块常常是良性的变化(乳房纤维瘤、乳房囊肿),但务必尽快就医检查,安排相关影像检查,才能清楚确定肿块的性质。另外,定期筛检也相当重要,定期安排乳房筛检,才更有机会避免错失黄金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