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吴绍尹/综合报导
72岁的戴先生深受背痛和脚麻的困扰多年,连走路都受到影响,因腰椎有三节段发生脊椎狭窄,造成神经的压迫。“脊椎双通道内视镜微创减压手术”不仅更精准,神经受伤风险亦更低。
安南医院骨科医师李威佑说明,人体的脊椎由数个脊椎骨与软组织组成,而在脊椎的正中心有脊髓和神经根通过,当人体结构随着年龄而退化,逐渐产生脊椎椎间盘高度减少、脊椎骨产生骨刺、软组织出现增生肥厚等现象,造成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就是所谓的“脊椎狭窄症”,尤其好发于第4、5节腰椎之间的椎管狭窄,且最容易找上超过60岁的民众。至于常见的症状,有背痛、臀部位置的转移痛、下肢疼痛麻木或无力等症状。
李威佑补充,另一个典型的症状为“间歇性跛行”,意即患者仅是走一小段路便出现疼痛,但在休息过后又会改善。此外,平时站直或是背部后仰等动作,皆可能引发上述症状,惟背部微弯或坐姿可得到缓解。他提到,轻度的脊椎狭窄症可以透过休息、药物,或是物理治疗得到缓解;当神经症状恶化且保守治疗无效时,则须考虑手术治疗。
李威佑表示,脊椎狭窄症手术的核心原则是“将神经做足够的减压”,借由移除部分椎板、骨刺,以及增厚的黄韧带,来解除神经的压迫。过去传统手术因对骨性结构和软组织的破坏较大,术后可能发生腰椎不稳定的情形,故减压手术往往会合并腰椎融合手术一起进行。他进一步说明,腰椎融合手术需要在体内置入内固定器,过程就有伤及神经的风险性存在,且术后还可能面临腰椎活动度降低、椎体融合失败、内固定松脱或邻近节退化等问题。
而脊椎双通道内视镜微创减压手术透过内视镜影像系统,提供清楚的手术视野,能精准地针对神经压迫处做减压,大幅降低神经受伤的风险,且不需要在体内置入内固定器,便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腰椎稳定度。因此,戴先生最后决定接受内视镜微创减压手术,目前已回归日常生活。
李威佑强调,微创手术不只大大减少患者的术后疼痛,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品质。他认为,人体的脊椎既然被设计成可活动且具弹性,治疗考量应该更适性评估,以不破坏脊椎功能为原则;除非出现严重变形或脊椎不稳定等万不得已的情况,才建议考虑脊椎融合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