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视频在线免费观看倡导性别平等,也尊重男女先天与后天的差异、复杂性,在讲求个人精准医疗的时代,性别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图片来源/Magda Ehlers@pexels)
医师在讨论会上报告病例时,通常会以一个精简句子开头,例如“一位四十岁女士突发性右侧肢体无力已三小时”,提供重要的医疗讯息,包括年龄、性别、病症的急性和持续多久,引领与会医师正确的诊断方向。其中,“性别”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
男女的性器官、荷尔蒙与性染色体不同。男性有摄护腺、睾丸与睪固酮;女性有子宫、卵巢、雌激素与黄体素等,因此罹患的疾病有所不同,也才有泌尿外科和妇产科的区分。雌激素对女性有保护作用,例如年长女性较容易有骨质疏松或阿兹海默症,部分原因是因为停经后,雌激素减少之故,但不是造成疾病的主因,补充雌激素也不一定能预防此两种疾病,所以并不建议年长女性因而服用雌激素。
即使同样疾病,致病机转也不见得一样
人类有二十三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是性染色体,男性是XY,女性XX。X染色体较大,约有一千一百个基因,包括与免疫相关的基因,而Y染色体只有约一百个基因。性联隐性遗传疾病如色盲基因,若只存于一个X染色体上,因还有另一个具正常功能的基因,带有此基因的女性并不会有症状,但带有此基因的男性因为只有一个X染色体,则很容易表现出来。
不仅外观、器官、基因不同,男女的生理、代谢、免疫力、疾病发生率,甚至对药物的疗效也有所差异。除了明显与性器官有关的疾病,如女性的子宫肌瘤与男性的摄护腺肥大外,其他像偏头痛、干燥症、红斑性狼疮、多发性硬化症好发于女性,丛发性头痛、肺癌、脑外伤、冠状动脉心脏病则多见于男性。而同样是肺癌,肺腺癌以女性居多,小细胞肺癌和鳞状细胞癌则是男性居多。
一般而言,女性先天与后天的免疫力都较强,较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感染。但女性也因为免疫力较强,有时会攻击自己的正常细胞,而产生自体免疫疾病,如红斑性狼疮等。
男女对于病原的易感性也不同,如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经由其棘蛋白与人类呼吸道细胞表面的“ACE2接受体”进入细胞而感染,而男性的“ACE2接受体”比较显著,因此男性罹患COVID-19的机率较高。
即使是同样疾病,其致病机转也不见得完全一样。有学者发现男性的冠状动脉心脏病常是因动脉阻塞,因此容易被冠状动脉摄影所侦测;而女性常是血管壁的硬化,导致血流减少,其血管摄影没出现阻塞,且缺血性心脏病的症状可能不典型,而容易被忽略。
新药研发受试者多为男性,结果不完全适用女性
新药研发需要严谨的临床试验证明疗效,女性因为有生理周期、生育、哺乳考量与限制,有怀孕可能的妇女,因安全考量也常被排除于临床试验外,使得临床试验受试者常以男性居多,因此试验结果并不见得完全适用女性,且药物剂量常需调整。
男女差异一般指的是先天的“生物性别”(biological sex, male vs. female),近二十年来,“社会性别”(social gender, man vs. woman)逐渐受到重视。“社会性别”是指受到后天的社经文化、家庭、职场、心理或生活习惯的影响而呈现的性向,如阳刚或阴柔。例如有人观察到,台湾成年女性会独自就诊,向医师详细请教问题;但成年男性通常不会主动看医师,常在家人要求下才前来就诊,因此症状难免相对严重。
每个人的社会性别是变动的,与生物性别对医疗的交互影响很复杂,可以是加乘或相反作用,有很大的探讨与研究空间。
丝瓜视频在线免费观看倡导性别平等,也尊重男女先天与后天的差异、复杂性,在讲求个人精准医疗的时代,性别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内容来源:《终究一个人,何不先学快乐的独老》宝瓶文化授权转载。
(原始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