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网/记者吴仪文报导】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经过化疗、骨髓移植等前线治疗反应不佳或发生复发后,虽然还有CAR-T细胞免疫治疗可以选择,但却需自费至少1千万元。不过今(112)年11月,健保署正式将CAR-T药物纳入健保,让过去因无法负担千万药费而不能获得适切治疗的患者有了一线曙光。
健保署署长石崇良表示,CAR-T细胞治疗将暂时性支付2年,预估每年约有100人受惠,健保估计每年需挹注约8亿元,不过CAR-T治疗需要经过严格认证、训练才可执行,而且治疗后可能会引起免疫风暴,需要整个专业医疗团队协助,因此目前只有7家医院可执行,分布在北中南东各区,增加治疗可近性。
魏德圣导演最新电影《BIG》,以癌症病童为主题讲述6个家庭的故事。其中有一位女童罹患白血病,最后却因化疗无效、骨髓移植失败而病逝,石崇良署长在11月2日记者会上提到,如果是现在,她还有另一个选择就是CAR-T,有机会可以战胜疾病改写电影结局。
中华民国血液病学会秘书长暨台大医院内科部血液肿瘤科黄泰中医师表示,CAR-T细胞免疫治疗是取出患者的T细胞送往国外进行基因工程改造,再回输到病人体内的一种高度个人化治疗方式,无法事前量产,整个治疗制备时间需要约30天。
中华民国血液及骨髓移植学会理事长李启诚表示,CAR-T治疗自费需要千万元,过去常想“这么贵的药真的有可能健保给付吗”,没想到终于在11月1日正式给付,目前花莲慈济医院已有一名和疾病缠斗9年的病患,专程从台南到花莲治疗,他的资料已送往审查,若通过将会成为CAR-T健保给付的受惠者。
花莲慈济医院干细胞与精准医疗研发中心免疫治疗科黄威翰副主任表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好发于3岁至5岁的儿童,但成人仍有发病机率,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则好发于高龄者,在经过化疗合并标靶药物一线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都可获得长期控制。
但仍有部分病人治疗反应不佳、复发,或无法接受骨髓移植。因此,CAR-T细胞免疫治疗药物可提供这些病患作为后线治疗的新选择,而今年11月起若符合以下条件,可获得健保给付:
给付资格: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患有难治型、移植后复发、第二次或二以上复发之B细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年龄25岁以下
经过两线标准治疗,或经判断无法进行移植者
预期寿命至少3个月以上,且生理机能具一定指标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治疗经两线或两线以上全身治疗后之复发性或难治性的成人病人
经自体移植治疗失败,或经判断无法进行移植
预期寿命至少3个月以上,且生理机能具一定指标
补充事项:
需证实癌细胞仍带有CD19
终身限给付1次疗程,需在特殊专案审查通过后6个月内完成输注
不得为HIV或活跃期之B肝、C肝之感染者
不得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不得有活跃的次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癌侵犯
执行治疗之医师与医疗院所,需符合健保署规范之资格
目前,可执行CAR-T治疗的医疗院所共有以下7间:
北区: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癌医中心分院、林口长庚纪念医院
中部: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台中荣民总医院
南部:
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
东部:
花莲慈济医院
癌症希望基金会靳秀丽董事表示,健保给付估计每年约有100位病患受惠,但其实背后关系到的不只是这100个病患,而是100个家庭,现在北中南东都有团队可以提供治疗服务,增加病人可近性,也减少病人因病而穷的情形。
中华民国血液病学会柯博升理事长提到,中华民国血液病学会与中华民国血液及骨髓移植学会,正密锣紧鼓的举办教育课程,盼能提高我国医疗量能,让患者可以就近治疗,之后也将有CAR-T专区上线,帮助民众面对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