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在近代历史上曾受到日本文化的许多影响,所以有许多老一辈台湾人能够用日语沟通,甚至一些比较常用或是在当时没有概念的事物的日语说法也延用至今。而台湾长大的人就算自己本身只会讲中文,但多少会听见爷爷奶奶或是亲戚长辈用台语在交谈,其中更穿插了许多由日语演变而来的词汇,因此LIVE JAPAN这回蒐集了一些台湾长辈用语之中源于日语或是和日语相似的词,下次如果听到就可以跟阿公阿嬷叔叔阿姨介绍一下啦! ※以下为笔者亲身经历或资料蒐集而来,非语言学专门文章,若有误请见谅。
※阅读方式: ◆中文意思:台语(台语罗马拼音) ◇日文语源词、相近词(日语罗马拼音)
【食物篇】
◆苹果:林狗(lìn-gòo) ◇りんご(ringo) 台语的苹果除了“捧购”这个说法之外也有一些老一辈人会讲的“林狗”即是源于日语的“りんご”而来,不过台语的重音在前,而日语的重音在后。
◆面包:胖(pháng) ◇パン(pann) “胖”和日语的面包发音“パン”几乎完全一样,因此在日本面包的台语是完全可以通的哦。
◆啤酒:必鲁(bì-lù) ◇ビール(biiru) 日语的啤酒“ビール”源自英语的“beer”,而台语也直接沿用了日语的发音作为啤酒的称呼。
◆番茄:投马偷(thoo-má-tooh) ◇トマト(tomato) 有些中南部的人会将台语的番茄称作“甘仔蜜”,不过北部人也有一些人会直接用日语发音“投马偷”当作台语来说。
◆生鱼片:沙西米(sa-sí-mih) ◇さしみ(sashimi) 最经典的日本料理-生鱼片的日文发音也伴随日本料理文化在台湾的发展而留了下来,因此许多长辈都会直接以沙西米称呼生鱼片。
◆山葵:哇沙米(ua-sá-bih) ◇わさび(wasabi) 说到生鱼片那当然就不能忘了有人喜欢有人害怕的哇沙米啦,而哇沙米的正式名称其实称作山葵。
◆黑鲔鱼:偷漏(to-ro) ◇トロ(to-ro) 在台湾许多人会直接将黑鲔鱼称作“偷漏”,不过日语的“トロ”其实是指鲔鱼腹肉而非整只鲔鱼。
◆黑轮:欧练(oo-lián) ◇おでん(odenn) 台湾的黑轮通常是用来指称鱼浆制成的长条、圆形加工食品,常常当作关东煮食材使用,不过其日语语源“おでん”则就是关东煮的意思。
◆红萝卜:您境(li̋n-jín) ◇ニンジン(ninnjinn) 台语的红萝卜有些人会讲“红菜头”也有人会讲和日语发音类似的“您境”。
◆便当:扁东(piān-tong) ◇弁当(benntou) 由于便当类的东西是从日治时期才开始出现在台湾,所以台语的发音也沿用日语称呼,甚至连中文的便当两字也是从台语演变而来的。
【生活日常篇】
◆中年男子:欧吉桑(oo-jí-sáng) ◇おじいさん(ojiisann) 台语的“殴吉桑”给人感觉较随意甚至有些失礼,所以通常都是长辈之间互相称呼居多,日语的“おじいさん”则是用来称呼爷爷辈、年纪较大的亲戚或是年长男性。
◆中年女子:欧巴桑(oo-bá-sán) ◇おばさん(obasann) 除了性别改为女性外大致上和“欧吉桑”相同。
◆司机:运将(ùn-tsiàng) ◇运ちゃん(unnchann) 台语的“运将”是从日语的“运転手(unntennshu)”加上亲暱称谓“ちゃん(chann)”而来,指称出租车、游览车、巴士等载客汽车的司机。但在日本几乎还是只会用“运転手”来称呼司机。
◆招牌:扛棒(kha̋ng-páng) ◇かんばん(kannbann) 这一个词台语的发音可能会因地区或说话者习惯不同,但日语则没有重音。
◆领带:捏枯待(ne-kut-tái) ◇ネクタイ(nekutai) 也是从日语延续至今且发音相当类似的词。另外西装的台语说法“西逼露(se-bí-looh)”也是从日语的“せびろ(背広)”来的。
◆女性内衣:布拉贾(bu-là-jià) ◇ブラジャー(burajaa) 日语的女性内衣是从法语的“brassiere”而来,在日治时代时女性内衣的普及也让此说法开始在台湾广传。
◆螺丝起子:楼赖把(loo-lái-bà) ◇ドライバー(doraibaa) 差别在于台语将日语的“ド(do)”音改为“楼(loo)”了。
◆瓦斯:嘎苏(gá-suh) ◇ガス(gasu) 台语和日语的发音极为类似。
◆医院:北因(pēⁿ-īⁿ) ◇病院(byouinn) 由于医院也是在日治时代开始出现于台湾的设施,因此说法也沿用了下来,不过台语则将日语的“びょう(byo)”改为了“pēⁿ”。
◆打针:注虾(tsù-siā) ◇注射(chuusha) 伴随医院在台湾的出现,打针这来自西方的护理行为说法也沿用了下来。
◆打火机:赖打(lài-tah) ◇ライター(raitaa) 差别除了尾音“ター(taa)”跟“打(tah)”的不同外,日语的ライター除了打火机的意思之外还有文章作者、写手的意思。
◆长颈鹿:麒麟鹿(kî-lîn-lo̍k) |b@>キリン(kirinn) 台语和日语的差别仅在台语多了鹿的音,想必以前的人看到长颈鹿都相当有共识地觉得神似中国传说生物麒麟吧(笑)
◆优惠待遇:沙必死(sa̋-bì-sù) ◇サービス(saabisu) 日语的“サービス”是从英语的“service”而来,也和英语一样是表示服务的意思,台语的话则比较常用来指称在餐厅之类的店家受到额外招待。
◆为人干脆、豪爽:阿撒里(a̍t-sá-lih) ◇あっさり(assari) 台语和日语发音相当接近,不过日语除了用来形容人很大方、海派之外,也可以用来表示事物清爽、不拖泥带水。像是用在食物的话就表示食物口味相当清爽。
◆歇息:QK(khiű-khé) ◇休憩(kyuukei) 台语的“QK”除了可以用来指休息这件事之外,也有一些老一辈人会当作去酒店花天酒地、找小姐的专有词。但在日本则就很单纯的指休息,没有引申其它复杂含意。
◆比喻人事物没道理、乱七八糟:阿撒布鲁(ā sǎ bù lǔ) ◇朝风吕(asaburo) 老一辈的人常会说人做事乱七八糟叫“阿撒布鲁”,其语源是日语的“朝风吕”,表示早上洗澡、泡澡的意思。会有这样的差别可能是以前台湾人没有早上洗澡的习惯,因此看见日本人早上洗澡的行为才会觉得不合常理。
◆比喻人脑袋不灵光:秀逗(shou-dou) ◇ショート(shotto) 从英语“short”来的日语“ショート”本来是指电线短路,不过因其英语原意上“短”的意思,所以现在也常出现在短裙(ショートスカート)、短发(ショートスカット)等词汇之中。台语的话除了指机器故障之外,还用来指责他人做事像脑袋短路一样笨拙。
◆比喻人思想顽固、固执:阿搭骂孔骨力(adamakonguri) ◇あたまコンクリート(台式日语) 这是由日语的头(あたま)加上水泥(コンクリート)组合而成的台式日语,所以虽然听起来像日文但在日本这句话是完全没人听得懂的。
【汽车、交通相关篇】
◆公共汽车、客运:霸苏(bá-suh) ◇バス(basu)
◆机车:欧兜卖(oo-tóo-bái) ◇オートバイ(ootobai)
◆卡车:脱拉库(thoo-lá-khuh) ◇トラック(torakku)
◆倒车:霸苦(bak-kuh) ◇バック(bakku) 台语是专指倒车这件事,日语的话除了倒退的意思之外还有背面、后面等意思。
◆马达:末打(mòo-tà) ◇モーター(moo-taa)
◆方向盘:夯逗鲁(ha̋n-tóo-luh) ◇ハンドル(hanndoru)
◆引擎:彦紧(iân-jín) ◇エンジン(ennjinn)
◆保险杆:棒把(bàn-bà) ◇バンパー(bannpaa)
◆避震器:库匈(khu-sióng) ◇クッション(kusshonn) 从英语的缓冲“cushion”演变而来的词。但台语是专指汽车零件的避震器,日语则比较常用来指靠垫、抱枕之类的家居用品。
其实这样看下来台语语日文相似的词可还真不少,因此如果是在日本生活的人回到台湾听老人讲话时也会觉得备感亲切。另外其实台语因为没有卷舌音,对日本人来说讲台语反而会比讲中文还容易许多,所以如果有对台语有兴趣的日本朋友的话除了可以介绍他们这些词台语也有,也能教他们几句台语来走跳台湾哦!
▼你还会有兴趣
▶台湾人都爱飞日本是因为?在日本旅行时感受到“日本真好”的6种时刻